怀隆平志,守华夏粮安主题团课
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传奇,袁隆平院士用九十余载春秋,书写了人类与饥饿斗争的壮丽史诗。他虽已离去,但他的精神如同一粒粒饱满的稻种,播撒在中华大地,乃至全球各地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粮食无忧、天下富足而不懈奋斗,让他的“禾下乘凉梦”与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生生不息,永绽光芒。
袁隆平简介
袁隆平(1930年9月7日—2021年5月22日),江西德安人,出生于北平(现北京市)。著名农业科学家,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,中国工程院院士,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。
早年经历
1930年9月7日,袁隆平出生于北平(现北京市)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因战争影响,他童年和少年时期辗转多地,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小学和中学时光。1949年,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,次年学校并入西南农学院。1953年,从西南农学院毕业,获学士学位,后分配至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遗传育种教师。
工作经历
1964年他在稻田发现“天然雄性不孕株”,开启水稻雄性不育研究。此后他相继突破三系配套、优势组合选配和杂交制种三大难关,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推广种植。他还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,成功研究出“两系法”杂交水稻,开展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以及耐盐碱水稻研究等。2021年,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。
袁隆平的影响
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,成功研究出“两系法”杂交水稻,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,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,保障了中国粮食安全。他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卓越贡献。他还培养了大批杂交水稻领域的专业人才,设立奖励基金,激励农业科技工作者。同时,他的科研精神与家国情怀,激励着无数人投身科学研究与国家建设。
袁隆平的精神
他怀揣着勇于创新的锐气,冲破传统水稻育种观念的桎梏,开辟杂交水稻全新研究路径;秉持执着坚守的韧劲,无论面对试验失败、资金短缺还是外界质疑,都未曾动摇“让大家吃饱饭”的决心,几十年如一日躬身稻田;更具心怀天下的大爱,将高产的杂交水稻技术无私推向全球,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全力以赴,他用一生践行着对农业、对人类的担当与奉献,激励着后来人砥砺奋进。
结语
稻穗于阳光下闪耀希望,宛如袁隆平院士为我们点亮的明灯。团课渐近尾声,守护华夏粮安之路却才启程。缅怀袁老,更要传承其精神:怀揣梦想、坚毅奋进、胸怀天下。往后,让我们携手,在各自领域为粮食事业出力,养成节约习惯,用科技促丰收,让每寸土地尽绽喜悦。相信接力之下,定能护好华夏粮安,使中国粮食满仓、朝气蓬勃。
本期主题团课就上到这里,让我们期待下一节团课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