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党建

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

发布时间: 2022-03-23 16:13 点击数:0

    2017年10月22日,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。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陈宝生、民政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黄树贤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、部长尹蔚民、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、部长王蒙徽、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、主任李斌介绍满足人民期待,保障改善民生的有关情况。




    说到民生问题,就不得不提教育了。在本次记者招待会中,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陈宝生表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。从宏观上来看,中国教育在过去的五年可以说是飞速发展。因此,更多的老百姓关心如何能上好学,怎样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。从开始的想上学到现在的上好学,人民需求发生了质量性的转型,这也是目前面临的问题。为此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陈宝生首先对过去五年的上升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总结。陈宝生说道:“这意味着中国教育个子大了,骨架壮了,颜值高了,排位靠前了。不仅中国教育在整体上进行了中上行列水平,而且,中国一流大学的排名上有了整体性的前移。”其次,陈宝生为解决教育问题提到了十九大的总要求,就是建设教育强国,加强现在教育化。办人民满意的学校。要想做到总要求,第一必须把教育摆在首先发展的地位。第二,乡镇和城市共同发展。第三,不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,做到每一个人都有学上,有书读。第四,老师们要认真备课,为每一节课做好提前准备。第五,解决学生上学负担问题,化解好校内减负,校外增负问题。






    教育是国之基础。是一个国家兴盛和发展的根本所在。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必然会强盛。中华民国在建国初期就推行了一套比较合理的教育体制。于是成功的培育了一代在国际上知名的人才。尤以当时的中研院的那些人,被称之为“民国衣冠”。教育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放在一种战略的高度来发展,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,再穷不能穷教育,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,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。要把教育视为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以及开创未来的关键。想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必须要有良好的教育来奠基。教育是一个熔炉,能够打破社会的藩篱,种种认识、意识上的矛盾如果经历教育这个大熔炉,那么社会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,社会和谐会有极大改善,同时消除矛盾、隔阂之后的社会渐渐会产生共同的方向、认同感,同时形成一股巨大合力,推动社会加速向前发展,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。




   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,要把教育上升战略高度来认识,加大教育投入,保障教育稳定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持续的动力。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,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,高等教育不应过于专业化,应该注重素质教育,重视培养能力而不仅仅是技术。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,深化教育的改革,认真处理教育中的问题,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,用心思考研究教育,要对未来拥有自信。教育是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必经之路,有了教育,中国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国梦,实现伟大复兴。未来的社会是人才型社会,是青少年的主宰,更是未来接班人的舞台。所以当代年轻人只有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,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,为国家繁荣昌盛作更大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