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党建

强国之路 重在创新

发布时间: 2022-10-24 16:13 点击数:0

强国之路 重在创新



  

    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。”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。创新驱动也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焦点,对于5年来的巨大成就,大家洋溢着自豪之情;对于未来的美好前景,大家都满怀憧憬与自信。


    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,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,过去5年间,创新驱动可谓最大发展亮点之一。


    创新驱动持续深入,催生了一个个重大成果,我国先进技术站上了世界前沿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西南交通大学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翟婉明代表表示,过去5年中科研创新受到的关注与支持前所未有,尤其在轨道交通领域,我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完备的科研体系,也支撑了我国高铁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



    “天宫、蛟龙、天眼等重大工程中,几乎全部的国产化高端合金材料都是中铝公司提供的。科技创新,不仅让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。”中铝公司董事长葛红林代表说,近年来中铝公司通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快成果落地,实现了“乘数效应”,加快了行业从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型的坚实步伐。


    “创新是战略之举、强国之路。要加速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,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”河北省省长许勤代表说,河北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以创新驱动发展 , 以科技引领转型 , 正确处理好“破”和“立”的关系,“破”就是坚定不移地压减过剩产能,“立”就是持之以恒地立创新,以创新和转型的增量对冲去产能的减量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优化经济结构,提高供给体系质量,实现有质量、有效益、可持续的发展。


    “5年来,高等教育办学面貌焕然一新,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教办学水平迈向新台阶,形成了一大批领跑世界的标志性成果,世界一流大学、一流学科正在逐步形成。”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代表告诉记者,近年来他们积极构建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,“泛浙大”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。去年,浙江大学授权专利2150件,转化科技成果220项,产生了1.35亿元知识产权收益,专利转化率在全国领先。



  

    “如今,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,国家在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、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、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,使创新的强大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更凸显。”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官庆代表说。


    “我们要把创新作为未来一个时期重要的抓手,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,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、金融创新、商务模式创新、管理创新等多领域互动、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。”许勤代表表示,下一步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优化政策性制度供给,优化科技资源配置,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,全面释放创新创业活力,把河北打造成创新蓝海、创业沃土、创客乐园。




    创新永远不停歇,改革永远在路上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。企业是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主体,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企业放在各类创新主体的第一位,要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。”太原重型机械集团董事长王创民代表信心满满地说,装备制造企业是工业的脊梁,太重集团要在建设国家创新型企业基础上,力争进入全球百强创新型企业之列,为“中国装备,装备世界”添砖加瓦。


    迈向创新型国家,需要以企业为主体,也需要地方政府、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共同努力,任务艰巨使命重大,众人拾柴火焰高,创新型国家前景可期。